• Home
  • News
  • 陽光、水、風:樸門永續設計,創造居家韌性新生活

陽光、水、風:樸門永續設計,創造居家韌性新生活

calender icon
2021/12/24

文/照片:林雅容

翻開樹葉,我在陽台上的鵪鶉窩裡撿拾鵪鶉蛋,小巧的蛋上布滿了棕黑色斑紋,精緻可愛。鵪鶉雖然不像雞喜歡在固定的巢裡下蛋,但牠們仍偏好選擇隱蔽的角落產蛋。我在圍籬邊發現幾顆,在食盆背後也發現幾顆,這天的蛋大概有八九顆,足夠煎一片晚餐的蛋餅了。

全世界的疫情仍熾,新聞上報導著許多國家都發生民眾風搶民生用品的情形,其中一則特別吸引了我的目光:「不只囤衛生紙,英國人瘋買母雞!」內文指出,英國人不只恐慌一般民生用品短缺,甚至連雞的詢問度都大增,希望透過購買雞來解決缺蛋的問題,連飾演蜘蛛人的英國演員也因此購入了三隻雞!

看著鳥窩裡追逐來去、咯咯叫的鵪鶉,每天穩定地提供十顆左右的蛋,面對疫情所引發的資源短缺,套句最近流行的話,我家真的算是超前佈署了。

文章圖片

應用被動式太陽能設計,降低居家能源需求

自從接觸了樸門永續設計(Permculture)註1之後,即使沒有土地,而是住在公寓裡,我仍然嘗試營造有韌性的生活方式,希望帶著孩子面對因氣候變遷而可能災害頻傳的未來。

首先,我作了自家所需資源輸入與輸出的分析。樸門裡有一項設計原則是「收集、儲存與回收在地能源」,我嘗試觀察公寓裡接收得到的能源,然後透過設計,讓這些能源適切地使用在生活裡,例如陽光與水。

文章圖片

留住甘霖,創造用水韌性

台灣北部總是多雨,而一個家庭用水量也大,如能擷取雨水供給部分生活用水,不但能節省處理與輸送水的能源,在停電停水時,也能讓日常不致於遭受太大的影響。

透過雨遮的截流,我們在自家陽台收集了一桶250公升的雨水,量雖不多,但已足夠提供洗衣服、灑掃與澆灌使用;還供給浴缸生態池的水源,創造公寓裡一處充滿綠意與水聲的角落;在鵪鶉入住陽台之後,也奢侈地成為牠們的飲用水。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,民國107年台灣每人每日平均用水量為280公升,而從我家最近一期水費算起來,一家三口每日平均用水量也不過才250公升,全歸功於生活中節水與收水的功勞。

四年前,蘇迪勒颱風重創北台灣,烏來山區嚴重崩塌,導致翡翠水庫的原水濁度狂飆,大台北地區停水了好幾天。當家家戶戶掃光賣場裡的桶裝水,狂打電話給政府和自來水公司的時候,家裡的孩子好整以暇地舀雨水沖馬桶、洗手。颱風過後滿溢的雨水桶,雖然無法提供家庭長期用水,但給了我們更多緩衝時間等待災害的過去。

分隔線

推薦文章

分隔線
「智慧農業」正夯,農業轉型勢在必行
透視荷蘭農業概況
當農業融入都市日常
台灣農業社會分析